您現(xiàn)在的位置是:首頁 >要聞 > 2020-11-26 16:38:25 來源:
自動駕駛開進城中村算法VS交規(guī)退化誰更強
9月10日,文遠知行的自動駕駛汽車開進城中村、做到全程安全無接管。之前,文遠知行自動駕駛路測已經(jīng)超過900多條路,積累了280萬公里的自動駕駛里程,接待乘客近9萬人次,并在黃埔區(qū)、廣州開發(fā)區(qū)全對外開放運營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超過200多天,零主動安全事故。
這是文遠知行面對集中處理最復雜、罕見的長尾場景,也是實現(xiàn)全無人駕駛的關鍵。同時,這也是所有自動駕駛最終需要給出答案的必考題。
中國城市的商業(yè)區(qū)建筑密度一般不會超過40%-50%,而部分城中村的建筑密度最高可達70%。城中村中往往只有一兩處寬度僅為 7 米的對外聯(lián)系道路, 村內部道路多以房屋間距作為步道, 大多只有 2 ~ 4米寬, 不僅行人,也行車,不設車道線和交通燈,各類私家車輛、路邊小攤檔直接停放在馬路邊,供車輛通行的空間極為狹窄。一旦出村,地鐵站、繁華商區(qū)的寬敞大路又會突然顯現(xiàn),村內外交通場景差異顯著。
在自動駕駛汽車眼中,城中村是一片充斥著海量的動態(tài)障礙物數(shù)據(jù)、沒有可識別的交通標志、無法事先定義的極限挑戰(zhàn)場景。在城中村中,自動駕駛車輛經(jīng)常遇到的典型長尾場景包括:
1. 周圍障礙物行進路徑不確定:
由于交通規(guī)則缺位,沒有車道線和交通燈,路面上充斥著隨時變化行進方向、速度的汽車、自行車、電動車和行人。
2. 近距離交互,與車輛行人擦肩而過:
由于道路極其狹窄,可供通行空間不足,再加上密集的人群流動,自動駕駛車輛要與周圍車輛和行人在厘米級的距離內產生交互,會車經(jīng)常需要與對面車輛擦肩而過。
3. 小型障礙物挑戰(zhàn)自動駕駛車輛盲區(qū):
隨處可見的小型障礙物突然闖入,如小狗、散落在路上的貨品,這些大大增加了自動駕駛車輛的盲區(qū)風險。
在破解城中村復雜交通的問題上,文遠知行的自動駕駛算法WeRide ONE有三個應對法寶——擁抱不確定性、達成共識、克服盲區(qū)。
具體為,預測算法中強化了機器學習的模型,反復進行模型訓練,提升算法,提高預測準確率;其次,在復雜環(huán)境中,適當?shù)夭扇≈鲃咏换ィ哉{整方向、速度等方式,給周圍行人、車輛以信息,尋求新的共識;以及360度全覆蓋四周各種障礙物,比人眼更精準、可靠地“看”到周圍的物體,對障礙物進行檢測、分辨、跟蹤,最終形成對場景的正確理解。
文遠知行表示,對自動駕駛產生最大挑戰(zhàn)的是違反交通規(guī)則、不按常理出招的車輛或行人,構成了自動駕駛技術發(fā)展至今,最難攻克的長尾場景。文遠知行通過將高強度、高密度的長尾場景訓練,迭代算法,可以加速推進自動駕駛技術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