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精品aⅴ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欧美一二三区|国产乱码精品精|国产精品电影在线免费

      1. <blockquote id="utafg"><th id="utafg"></th></blockquote>
    1. <div id="utafg"></div>
        <blockquote id="utafg"><th id="utafg"></th></blockquote>

        <menuitem id="utafg"></menuitem>
      1. 您現(xiàn)在的位置是:首頁 >體育 > 2020-07-16 17:24:25 來源:新浪體育

        大人時代變了

        導讀 最近看了幾則消息。一個是白邊在訓練時投出了7中7的三分,另一個是艾頓在接受采訪時,透露了自己在休賽期間加練了三分和運球的消息,并表示

        最近看了幾則消息。

        一個是白邊在訓練時投出了7中7的三分,另一個是艾頓在接受采訪時,透露了自己在休賽期間加練了三分和運球的消息,并表示現(xiàn)在扔三分就跟投中投一樣輕松。

        這其實就是兩件很小的事,但要知道,在這之前,白邊整個職業(yè)生涯一共就只嘗試過32次三分投籃,而艾頓則是7中0,從未有過投進三分的表現(xiàn)。

        望著此情此景,你真的很難不感慨上一句:

        “大人,時代變了。”

        雖然球迷們總是更青睞動作飄逸瀟灑的外線球星,但無可否認,在NBA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中鋒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霸主。歷史上一共誕生過64位常規(guī)賽MVP,其中有25次最終都頒給了中鋒球員,占比幾乎達到了4成。

        但現(xiàn)在,他們的價值正在因為小球風暴的急速擴張而被削弱,不斷有球隊在嘗試著將更小更靈活的球員推上五號位,以便自己的球隊能夠時刻站在時代潮流的前沿。

        曾經(jīng)統(tǒng)治這個聯(lián)賽的大個們該以怎樣的地位存在于這個時代,已經(jīng)成了懸在許多人心頭的問號。

        我們就先拿ESPN提供的進攻真實正負值數(shù)據(jù)來做個參考好了。

        唐斯,約基奇和恩比德是今年中鋒位進攻真實正負值排行榜上分列前三的球員,那他們在全位置球員排行中的表現(xiàn)如何呢?

        答案是只有唐斯一個人擠進了前十,他以5.43的高分排在了聯(lián)盟第六的位置。

        他的確配得上這個位置,外線般精準的投射能力,以及他在進攻中所展示出的動作速率,都讓唐斯表現(xiàn)的不像是個內(nèi)線,一般人根本學不來他這個。

        但是,作為戰(zhàn)術(shù)核心,作為球隊守護禁區(qū)的最后一道屏障,唐斯的爭勝欲和他時常讓人摸不著頭腦的防守——他的防守真實正負值是-2.32,全聯(lián)盟倒數(shù)第11位——又降低了他對于球隊整體表現(xiàn)的帶動能力。

        那另外兩位呢?傳球獨領風騷的約基奇,ORPM就2.47,排聯(lián)盟第30,低位重器恩比德,只有1.87,排第44,甚至還不如同為內(nèi)線的哈雷爾。

        幾位業(yè)內(nèi)大佬尚是如此,那剩下的人也就可想而知?中鋒位對于進攻的影響能力在削弱,這是肉眼可見的。

        傳統(tǒng)中鋒在進攻中的狀況是這樣的:

        因為他們的出手距離籃筐更近,所以命中也會更高一些,但相對應的往返于球場兩端間的跑動距離更長,接球的難度更大,受到的干擾也更多,這就意味著整體進攻的前期準備時間會被拉長,進攻的節(jié)奏也就會因此被放緩。

        這很好理解,你想要發(fā)揮出中鋒在近筐端的進攻價值,那就得慢下來先等他落位,然后再想辦法讓他能在自己擅長的進攻區(qū)域接到球,來完成終結(jié)。

        這要放在以前,那的確可以算得上是真理了。因為那會的進攻節(jié)奏是真的慢,而且三分也還沒有被開發(fā)到現(xiàn)在這個樣子。

        我取了4個不同時間節(jié)點的情況來作對比:

        1989-90賽季,聯(lián)盟平均回合數(shù)98.3,三分球占整體出手的比重為7.6%;

        1999-00賽季,聯(lián)盟平均回合數(shù)93.1,三分球占整體出手的比重為16.7%;

        2009-10賽季,聯(lián)盟平均回合數(shù)92.7,三分球占整體出手的比重為22.1%;

        2019-20賽季,聯(lián)盟平均回合數(shù)100.2,三分球占整體出手的比重為38.2%。

        情況一目了然,現(xiàn)在的NBA,在節(jié)奏和對三分球的依賴程度上都要遠超過去。

        這其實就從根本上壓縮了中鋒原本固有不變的生存空間。

        原因也很簡單。

        一方面,以前的NBA對于三分球的依賴更小,那么防守自然就可以更無顧慮地向內(nèi)進行收縮,大個在身高臂展上的優(yōu)勢就更容易在這樣的場景下得到體現(xiàn)。

        另一方面,以前的外線持球核心在試圖去規(guī)避禁區(qū)直接的硬碰硬時,所會選擇的方法通常是中遠距離干拔,加上長時間套在外圍球員身上的hand check防守規(guī)則,當時的外線球星還沒有在效率和量產(chǎn)上實現(xiàn)爆炸式的增長。這時候,內(nèi)線球員距離籃筐更近,命中率也就越高的優(yōu)勢,也就更容易得到展示了。

        但現(xiàn)在不一樣了。

        防守端,在評判一個中鋒的防守優(yōu)秀與否時,除了看他能不能提供高質(zhì)量的護筐之外,還會再加一條他是否有足夠可觀的外擴防線能力,能不能在對方小個打擋拆時提供值得信賴的錯位換防能力。

        而進攻端,大個球員是否具備遠投能力,會不會在半場陣地中阻塞全隊的進攻空間,也成了大家非??粗氐囊豁椫笜?。更甚者,有的球隊甚至愿意完全放棄內(nèi)線高度去換取全隊的機動性提升,因為在大環(huán)境的催化下,真正能在低位進攻中殺人的內(nèi)線,已經(jīng)不多了。

        基于這些時代要素,圍繞中鋒建隊這件事的性價比也就被打上了問號。

        假設我現(xiàn)在有一個頂級的中鋒,能低位單打,也有一定的投籃能力,屬于20+10俱樂部的??汀H绻阆胍獓@他建隊,讓他打的舒服一些,該怎么配陣容呢?隨性一點,先找一個能給他喂球的外線,再給他配上一些射手,盡可能為他創(chuàng)造出舒適的低位一對一空間,最后再弄一個能在關鍵時刻持球攻堅carry全隊的外線搭檔,就算差不多了。

        基于這個思路,你大概能得到內(nèi)外兩個進攻強勢點,以及還算不錯的陣地進攻空間。

        雖然聽著還不錯,但也是有弱點的:

        ——內(nèi)線球員想要打錯位懲戒的難度要高于外線,通過擋拆直接把小個卡到籃下,在操作上還是有難度的;

        ——逆版本走大中鋒核心的路子,在外線防守中可能丟掉的分,能不能從他的低位進攻優(yōu)勢里補回來,也很難說。

        內(nèi)線球員再強勢,能夠脫離隊友的幫助,獨立在場上包辦一切的人,那終歸是鳳毛麟角。就算這個杵在五號位上的人是奧尼爾,能在內(nèi)線摧城拔寨,大殺四方,那你不還是得考慮內(nèi)外線攻防互爆,以及奧尼爾本人的體能儲備問題么?他或許能夠提升一部分肉盾中鋒存在于聯(lián)盟中的價值,但要想徹底扭轉(zhuǎn)這個時代的發(fā)展勢頭,還是有點太難了。

        想在這個時代,圍繞中鋒球員打造一支爭冠球隊的建隊成本,太高了。

        同樣的錢,你換成全能鋒線+外線大神+內(nèi)線工兵+射手群的組合,收一收版本紅利,難道不香么?

        所以在我看來,小球風暴對于大個中鋒的生存狀況形成沖擊,迫使其交出手中的球權(quán),變得更加功能化的趨勢,幾乎就是籃球發(fā)展過程中不可逆轉(zhuǎn)的潮流?;蛟S日后還是會冒出一些看上去很不錯,讓人驚呼看見一絲傳統(tǒng)內(nèi)線影子了的大個,但這樣的人,大抵也只會越來越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