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要聞 > 2020-11-27 16:45:25 來源:
前進的機器人像人一樣行走
導讀 多虧了曼徹斯特大學的一項研究,心理學理論才可能開始改善機器人的行走方式。這項研究是臨床心理學家,機器人工程師和機器人企業(yè)家之間的獨
多虧了曼徹斯特大學的一項研究,心理學理論才可能開始改善機器人的行走方式。這項研究是臨床心理學家,機器人工程師和機器人企業(yè)家之間的獨特合作,現已發(fā)表在《智能與機器人系統雜志》上。
它分析了驅動基于自動Lego的自動平衡機器人的標準算法被基于“感知控制理論”的算法所取代時發(fā)生的情況。
該理論被編碼為小機器人,使其能夠控制感知到的東西,從而像人類和其他動物一樣能夠更有效地移動。
盡管機器人在兩個輪子上移動,但這是一個“倒立擺”,它需要靈活的平衡,類似于我們走路時如何保持身體直立。
因此,機器人越能平衡,就越能為像人一樣的行走做好準備。
在這項研究中,更逼真的機器人通過每秒至少100次評估其環(huán)境,比其競爭對手更準確,更迅速,更高效地進行了平衡。
即使受到側向輕推的干擾,它也比競爭對手更有效地搬到了新位置。
當算法被編程到機器人中時,它看起來不穩(wěn)定得多,并且過度擺動。
盡管知覺控制理論已被廣泛用于心理治療,教育和育兒干預中,但這是首次在機器人中進行“頭對頭”測試的比較。
這項新研究比較了使用三個不同軟件控制器進行編程和調試的同一個倒立擺機器人。
工程師廣泛使用比例控制和LQR這兩種方法來構建最新的機器人。
第三種是知覺控制理論,最初是從工程學衍生出來的,但是它采用了“內部人的觀點”,指明了機器人的“期望輸入”或“需求”。
曼徹斯特大學臨床心理學讀者Warren Mansell博士說:“盡管這是早期工作,但令人欣喜的是,用來幫助患有精神健康問題的人的科學理論實際上可能會幫助工程師人為地改善他們的設計智能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