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是:首頁 >人工智能 > 2021-04-23 22:10:09 來源:
理解與社交機器人合作的意圖
近年來,針對與人類的社交互動的機器人解決方案的數(shù)量有所增加。社交機器人旨在與人們合作和工作,使他們在人際關系和社交情感層面上工作(Breazeal,Takanishi,&Kobayashi,2008)。它們代表了與現(xiàn)有技術的不同,不僅在設計(人形設計)和行為(模擬心理特征)方面,而且在建議任務范圍內(例如家務,醫(yī)療保健,教育)。
為了促進關于成功的人機交互的最佳解決方案的持續(xù)對話,我們開始探索社交機器人使用和接受的社會認知過程。
為了探索表達機器人的當前意義,我們詢問了212個人:當你聽到機器人這個詞時,首先想到的是什么?(Piçarra,Giger,Pochwatko,&Gonçalves,2016)這種方法被稱為自由喚起,用于社會表征的研究。1我們了解到人們將機器人視為在工業(yè)和家庭環(huán)境中(部署)部署的先進機器(什么),以便在未來某個地方(何時)協(xié)助和替換處于世俗,艱難和危險任務中的人(為什么)。我們的結果與關于公眾對機器人的態(tài)度的特別歐洲晴雨表報告(TNS Opinion&Social,2012)2的結果一致2,強調了當前的技術愿景與機器人行業(yè)的標志性創(chuàng)造之間的差距,如Asimo(本田)或索菲亞(Hanson Robotics)。
對機器人的態(tài)度
社會表征為我們提供了社會認知過程的廣角視角。為了縮小我們的注意力,我們轉向態(tài)度。態(tài)度可以被廣義地定義為一個人對行為及其預期后果的評價立場(例如,愉快與不愉快,好與壞)。在Nomura,Kanda和Suzuki(2006)的工作之后,我們開始測試葡萄牙版對機器人比例(NARS)的負面態(tài)度的心理測量屬性和預測價值。這是通過一組涉及1002名參與者的4項研究完成的。
我們的分析確定了兩個因素:對具有人類特征的機器人的負面態(tài)度(NARHT),以及對與機器人交互的負面態(tài)度(NATIR)。后來用含有213名參與者的波蘭樣本證實了這種因子結構(Pochwatko等2015)。這些結果表明,人們對機器人與人體機器人相互作用的判斷并不重疊,這帶來了一些設計挑戰(zhàn)。
NARS對于使用機器人社交機器人和感知行為控制的態(tài)度(即,考慮到行為和自我效能的內部和外部約束,感知到執(zhí)行行為的容易程度或難度)表現(xiàn)出良好的預測價值。
有意與社交機器人合作
一個人可能對社交機器人持積極態(tài)度而無意使用社交機器人。社會認知模型認為,行為的近端決定因素不是態(tài)度,而是一個人的行為意圖(即一個人愿意為追求行為而付出一定的努力)。意圖取決于對行為的態(tài)度,感知的行為控制,主觀規(guī)范(即重要的其他人會批準或不批準行為的感知)和預期的情緒(即,如果一個人想象她將如何實現(xiàn)行為,她將會感受到什么)。
目標導向行為的模型(MGB,Perugini和Bagozzi,2001)認為這些變量對欲望所介導的意圖(即執(zhí)行行為的動機承諾)有影響。年齡,社會經濟狀況和人格特質等變量被認為是模型的外部因素。
使用MGB作為我們的理論框架,我們開始研究與社交機器人合作的意圖(Piçarra,&Giger,2018)。為此,我們邀請了217名參與者觀看描繪社交機器人的視頻,并詢問他們是否愿意在不久的將來與這樣的機器人合作。該視頻提供了社交機器人的簡要定義,并描述了他們將執(zhí)行的一系列任務,從酒店主機到老年人護理。參與者被分配到三個條件:觀看顯示機械機器人的視頻,人形機器人或機器人機器人。
我們的結果提供了一些有關與社交機器人合作的有趣見解。首先,確認了預期情緒作為欲望和意圖決定因素的作用。事實上,他們的效果超過了與社交機器人合作的態(tài)度。其次,結果強調了他人評價的作用,表明主觀規(guī)范在決定意圖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第三,所有變量都對欲望所介導的意圖產生影響,強調其動機作用。
社交感知和社交機器人
一旦測試了意圖的主要模型,我們就開始研究社會感知和機器人設計的影響。根據(jù)刻板印象內容模型(Fiske,Cuddy,&Glick,2007),社交感知回答了兩個關鍵問題:1)外群成員對我和我的團隊有好的(與壞的)意圖嗎?(加溫);2)外群成員可以制定他們的意圖嗎?(權限)。溫暖的維度包括友好和可信賴等特質。能力維度包括智力和功效等特征。
我們的結果顯示出對能力和溫暖的統(tǒng)計學顯著影響。能力的最大直接影響是對機器人工作的態(tài)度,而溫暖的最大直接影響是積極的預期情緒,這表明溫暖和能力的維度可能會影響差異的情感評估和態(tài)度評估。然而,這一假設需要進一步確認。
我們的分析沒有發(fā)現(xiàn)機器人設計與能力對模型的影響之間的任何關系。另一方面,溫暖的影響似乎受到機器人外觀的影響。也就是說,與使用機器人機器人觀看視頻的人相比,使用機器人機器人觀看視頻的參與者對使用社交機器人的態(tài)度顯示出更高的溫暖效果。與使用人形機器人觀看視頻的人相比,使用機器人機器人觀看視頻的參與者對主觀規(guī)范的溫暖效果明顯更高。然而,這些影響很小,無法得出任何結論。
有什么實際意義?
社會表征研究的結果應該提醒我們,機器人的概念和今天的社會情感技術之間的差距所帶來的挑戰(zhàn)。由于人們利用現(xiàn)有知識來理解新信息,因此人們會發(fā)現(xiàn)人形社交機器人的想法勢不可擋。
針對機器人的態(tài)度確定的雙因素結構表明人們對“我對機器人的交互感覺如何”以及“我對機器人具有人類特征的感覺如何”持有不同的觀點。這種差異對機器人設計有著嚴重的影響。例如,一個人可能對社會機器人在醫(yī)療保健中的使用持積極態(tài)度,只要他們沒有表現(xiàn)出太多的“人性”。
考慮到與社交機器人一起工作的預期情緒的作用(例如,在不久的將來與社交機器人合作將讓我感到自豪),促使他們的使用暗示他們的機械和計算能力,同時忽略工人的自我意識 - 價值和職業(yè)前景可能導致接受或拒絕減少。
還必須考慮重要的其他人所扮演的角色,無論是朋友,同事還是經理。一個人可能更喜歡與社交機器人一起工作,但不要擔心因為他們擔心來自同齡人的負面評價。或者,為了履行管理指令,他們可能會感到有壓力。
由于社交機器人旨在讓人們參與社會情感層面,因此不應忽視社會感知維度和熱情所提供的背景效應,因為它可能決定接近/避免傾向。機器人設計對社會感知的影響尚無定論,因此值得進一步研究。
我們的結果還表明,對機器人本身的積極看法可能無法保證他們的接受。雖然參與者對與社交機器人合作表現(xiàn)出積極的態(tài)度,并認為自己有能力這樣做,但這并沒有伴隨著高度的愿望或意圖去做。這些結果可能只反映了在日常生活中與機器人直接互動的機會有限,或者它們可能已經是社會表征研究中發(fā)現(xiàn)的期望差距的結果。
這些研究結果在最近發(fā)表在“人類行為計算機”雜志上的題為“預測與預期階段的社交機器人合作的意圖:評估行為欲望和預期情緒的作用”一文中進行了描述。這項工作是由努諾Piçarra從進行阿爾加維大學和讓-克里斯托夫吉格從阿爾加維大學和CIP-UAL -心理學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