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是:首頁 >動態(tài) > 2024-10-05 20:22:42 來源:
情寄悠然
大家好,我是小夏,我來為大家解答以上問題。情寄悠然很多人還不知道,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古代詩詞中的人物形象,也可以說是抒情主人公(抒情主體),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作者在詩詞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周瑜;二是作者在詩詞中化用詩句、使用典故中的人物形象,如“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中的廉頗;三是作者塑造的抒情主人公,也就是詩詞中的“我”,一般理解就是詩詞作者本人,但也不全然,如思婦閨怨詩詞中,詩詞作者多半是男子,而詩詞中的抒情主人公(“我”)卻是女子,這一類不能簡單的把抒情主人公理解為詩詞作者本人。
詩詞以抒情為主,抒情必然要有抒情主人公。古代詩詞中的抒情主人公(“我”)形象大致可以分為八類:
1.不慕權貴、豪放灑脫、傲岸不羈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表現(xiàn)出他淡于富貴、傲世權貴的思想,也顯示出他傲岸不羈、豪放自負的性格。
2.心憂天下、憂國憂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彪m身處茅屋,但絕非停留于個人的哀怨中,而是能推己及人,表現(xiàn)出他憂國憂民的情懷。
3.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的隱者形象。
如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悠閑自在的隱居生活,表現(xiàn)出詩人對官場的厭惡,對田園的喜愛。王維的《山居秋暝》也是如此,呈現(xiàn)出詩人對上水風光的喜愛。
4.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形象。
如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寫前不見圣賢之君,后不見圣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不覺悲傷的留下眼淚,一個空懷報國為民之心卻不得施展的懷才不遇形象躍然紙上。
5.矢志報國、慷慨憤世的形象。
如陸游、辛棄疾,想要忠心報國,卻不被重用,《示兒》、《破陣子》可見二位的忠心報國之志,慷慨憤世之情。
6.友人送別、思念故鄉(xiāng)的形象。
如李白的《贈汪倫》,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分別的難舍,思念的深沉,都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出來。
7.獻身邊塞、反對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涼州詞》、王昌齡《邊塞》可見他們的忠心報國、獻身邊塞;而杜甫的《兵車行》則體察人民疾苦、反對戰(zhàn)爭。
8.愛恨情長的形象。
如柳永《雨霖鈴》,與所愛女子離別時的無限憂傷和離別后的相思之苦,無不情意綿綿,一個愛恨情長的形象鮮活、逼真。
本文到此講解完畢了,希望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