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是:首頁 >精選問答 > 2023-07-29 16:03:16 來源:
玉的種類有哪些(玉的分類和種類)
大家好,我是小華,我來為大家解答以上問題。玉的種類有哪些,玉的分類和種類很多人還不知道,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玉石的種類和產地 玉,在我國是美石的同義語。
2、古人視玉為寶,今人又把珍貴的玉石稱為寶玉。
3、我國是一個玉石之國,但目前國內的珠寶界、考古界和地質界對玉、玉石和寶石的定義是有區(qū)別的。
4、目前國際上統(tǒng)稱的玉專指軟玉和硬玉(翡翠),其它玉雕石料統(tǒng)稱為玉石。
5、寶石是由一種或多種礦物組成的具有特殊光學效應的集合體,絕大多數(shù)都是某種礦物的單晶體,如鉆石、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貓眼石、碧璽、紫牙烏等。
6、 一、硬玉 硬玉,我國俗稱“翡翠”,是我國傳統(tǒng)玉石中的后起之秀,又是近代所有玉石中的上品。
7、 翡翠不管是“山料”(原生礦石)還是“籽料”(次生礦石),主要是由硬玉礦物組成的致密塊體。
8、在顯微鏡下觀察,組成翡翠的硬玉礦物緊密地交織在一起,形成翡翠的纖維狀結構。
9、這種緊密的纖維狀結構,使翡翠具有細膩和堅韌的特點. 常見的翡翠顏色有白、灰、粉、淡褐、綠、翠綠、黃綠、紫紅等,多數(shù)不透明,個別半透明,有玻璃光澤。
10、按顏色和質地分,有寶石綠、艷綠、黃陽綠、陽俏綠、玻璃綠、鸚哥綠、菠菜綠、淺水綠、淺陽綠、蛙綠、瓜皮綠、梅花綠、藍綠、灰綠、油綠,以及紫羅蘭和藕粉地等二十多個品種. 二、軟玉 軟玉在我國有白玉、青玉、碧玉、黃玉和墨玉等品種。
11、它們與硬玉不同,是由角閃石族礦物中透閃石陽起石礦物(以透閃石為主)組成的致密塊體。
12、在顯微鏡下觀察,軟玉同硬玉一樣也呈纖維狀結構。
13、這種由透閃石或陽起石組成的纖維狀結構,是軟玉具有細膩和堅韌性質的主要原因。
14、 軟玉常見顏色有白、灰白、綠、暗綠、黃、黑等色。
15、多數(shù)不透明,個別半透明,有玻璃光澤。
16、軟玉的品種主要是按顏色不同來劃分的。
17、白玉中最佳者白如羊脂,稱“羊脂玉”。
18、青玉呈灰白至青白色,目前有人將灰白色的青玉稱為“青白玉”。
19、碧玉呈綠至暗綠色,有時可見黑色臟點,是含雜質如鉻尖晶石礦物等所致。
20、當含雜質多而呈黑色時,即為珍貴的墨玉。
21、黃玉也是一種較珍貴的品種。
22、青玉中有糖水黃色皮殼,現(xiàn)有人稱其為“糖玉”。
23、白色略帶粉紅色者有人稱為“粉玉”。
24、虎皮色的則稱為“虎皮玉”等。
25、 三`岫巖玉,簡稱岫玉,因產遼寧省岫巖縣而得名。
26、這種玉石的主要品種表面看來,同新疆的青玉或碧玉有些相似,但組成的礦物和硬度則不同。
27、組成岫玉的主要礦物是蛇紋石。
28、成分中常含有二價鐵、三價鐵,還混有錳、鋁、鎳、鈷等雜質,這些混入物使岫巖玉具有各種顏色。
29、岫玉的顏色有白、黃、淡黃、粉紅、淺綠、綠、翠綠、暗綠、褐綠及其它雜色。
30、其中常以綠色調為主,顏色介于青玉和碧玉之間。
31、組成岫玉的蛇紋石礦物,通常占85%以上,常見少量方解石、透閃石等其它礦物。
32、透閃石的混入,可增大岫玉的硬度。
33、 岫玉的五質非常細膩,半透明至不透明,蠟狀至油脂光澤。
34、硬度2.5~5.5,比重2.5~2.8。
35、蛇紋石礦物的平均折光率1.54~1.55。
36、蛇紋石是鎂質碳酸鹽巖、鎂質基性宕、超基性巖的交代蝕變礦物,也可與滑石、綠泥石等共生。
37、 岫玉玉質同翡翠和軟玉極易區(qū)分,主要是光澤(老帶油脂光澤)和硬度的不同。
38、 南方玉開采史不詳,因產于廣東省信宜縣泗流地區(qū),故又稱“信宜玉”。
39、玉質大多數(shù)由蛇紋石組成,并含有少量金云母、滑石、方解石、透閃石、綠泥石、綠簾石等。
40、因含雜質多,顏色常與岫玉不同,色調暗綠至褐綠。
41、同時產出的地質條件與岫玉也有差別,它產于云母片巖和條帶狀混合片麻巖組成的地層中,玉石礦體下面常有0.2~5.5米厚的滑石層。
42、 祁連玉產祁連山,玉色暗綠,帶有較多的黑色臟點,岫玉和南方玉沒有這一特點。
43、 京黃玉淡黃色,也由蛇紋石組成,因產北京十三陵老君堂接觸變質大理巖中而得名。
44、本世紀60年代發(fā)現(xiàn),歷史上是否開采過,情況不明。
45、因產量過少,現(xiàn)已停采。
46、 安綠石也是蛇紋石玉質,因首次發(fā)現(xiàn)于吉林集安縣的綠水河而得名。
47、產于蛇紋石化大理巖古老的地層中。
48、玉質較純,細膩光潔,蘋果綠至墨綠色,微透明至半透明。
49、 與岫玉相似的蛇紋石玉石還有不少產地和品種。
50、因此,當我們鑒別新石器時代以來屬于這類玉質的玉器時,切不可輕易斷定玉質的來源。
51、1977年,南京博物院在江蘇吳縣草鞋山、張陵山發(fā)現(xiàn)的新石器時代的玉器中,經(jīng)鑒定有一件玉管為蛇紋石玉石,就不是遼寧產生的岫玉,玉料可能是江蘇鎮(zhèn)江的產物。
52、 四、藍田玉 藍田玉的名稱初見于《漢書·地理志》,美玉產自“京北(今西安北)藍田山”。
53、其后,《后漢書·外戚傳》、張衡《西京賦》、《廣雅》、《水經(jīng)注》和《元和郡縣圖志》等古書,都有藍田產玉的記載。
54、至明萬歷年間,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稱:“所謂藍田,即蔥嶺(昆侖山)出玉之別名,而后也誤以為西安之藍田也。
55、”從此引起后世人的紛爭,有的說藍田根本不產玉,有的說即使產玉可能是萊玉(色綠似菜葉的玉石)。
56、近些年,陜西地質工作者在藍田發(fā)現(xiàn)了蛇紋石化大理巖玉料,認為它就是古代記載的藍田玉(1978年11月23日《人民日報》)。
57、這一發(fā)現(xiàn)不僅引起了尋找珠玉原料的地質界重視,也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興趣。
58、1982年,地質礦產部地質博物館,展出了上述藍田玉的原石。
59、這種蛇紋石化強烈時,局部已經(jīng)變成與岫玉相同的玉石了。
60、玉質從外觀上看,有黃色、淺綠色等不均勻的色調,并伴隨淺白色的大理巖。
61、這種玉石雖然不很美觀,但因為藍田地處西安古城附近,玉質硬度為4左右,容易加工. 五、南陽玉 南陽玉因產河南省南陽而得名,又因礦區(qū)在南陽的獨山,故又稱“獨山玉”。
62、 南陽玉色澤鮮艷,質地比較細膩,光澤好,硬度高,可同翡翠媲美。
63、德國人曾稱其為“南陽翡翠”,蘇聯(lián)地質學家基也夫林科曾把南陽玉歸屬于翡翠類型的玉石礦床。
64、據(jù)河南地質工作者近幾年的研究,探明南陽玉是一種蝕變斜長巖,組成礦物除斜長石外,還有黝簾石、綠簾石、透閃石、絹云母、黑云母和榍石等。
65、經(jīng)過顯微鏡鑒定,玉質含有多種蝕變礦物,蝕變作用以黝簾石化、綠簾石化和透閃石化為主。
66、由于玉石中含各種金屬雜質電素離子),所以玉質的顏色有多種色調,以綠、白、雜色為主,也見有紫、藍、黃等色. 六、綠松石 綠松石是由細小的綠松石礦物為主組成的隱晶質致密塊體,含有銅、鋁和水的磷酸鹽,通常產于次生淺成礦床中。
67、多呈天藍色、暗藍色、藍綠色和綠色,風化強烈的呈綠白色。
68、具有柔和的蠟狀光澤。
69、硬度6,比重2.6~2.8。
70、平均折光率1.61~1.63。
71、 綠松石在我國也是古老的傳統(tǒng)玉石,早在新石器時代,它同青玉、瑪瑙等玉石一起用作裝飾品。
72、據(jù)《中國古代礦業(yè)開發(fā)史》一書中的統(tǒng)計,從新石器晚期的齊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遺址到南北朝時代的墓葬中,有多處發(fā)現(xiàn)過綠松石裝飾品. 七、瑪瑙 瑪瑙由于紋帶美麗,自古就被人們飾用。
73、出土玉器中,常見成串的瑪瑙珠,以項飾為多。
74、 組成瑪瑙的細小礦物除玉髓外,有時也見少量蛋白石或隱晶質微粒狀石英。
75、嚴格地說,沒有紋帶花紋的特征,不能稱瑪瑙,只能稱玉髓。
76、現(xiàn)今市場上一些沒有紋帶花紋的玉髓也稱為“瑪瑙”,這同古代瑪瑙的含義是不相符的。
77、瑪瑙純者為白色,因含其它金屬元素(如Fe、Ni等)出現(xiàn)灰、褐、紅、藍、綠、翠綠、粉綠、黑等色,有時幾種顏色相雜或相間出現(xiàn)。
78、瑪瑙塊體有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的,玻璃光澤至蠟狀光澤。
79、硬度6.5~7,比重2.65。
80、 瑪瑙依其紋帶花紋的粗細和形態(tài)分有許多品種。
81、紋帶呈“縞”狀者稱“縞瑪瑙”,其中有紅色紋帶者最珍貴,稱為“紅縞瑪瑙”。
82、此外尚有“帶狀瑪瑙”、“城砦瑪瑙”、“曇瑪瑙”、“苔蘚瑪瑙”、“錦紅瑪瑙”、“合子瑪瑙”、“醬斑瑪瑙”、“柏枝瑪瑙”、“曲蟮瑪瑙”、“水膽瑪瑙”等品種(見李時珍《本草綱目》)。
83、 在沒有紋帶花紋的“玉髓”中,也有不少是玉石原料。
84、根據(jù)顏色的不同,有“紅玉髓”、“綠玉髓”(亦稱英卡石)、“蔥綠玉髓”、“血玉髓”(亦稱血石)和“碧玉”等。
85、 瑪瑙同軟玉一樣也是我國傳統(tǒng)的玉石。
86、在南京北陰陽營等遺址中出土的玉器中就有瑪瑙杯和瑪瑙珠。
87、在大量的瑪瑙珠中,有一粒作辟邪狀,長1.7厘米。
88、甘肅永靖大何莊齊家文化遺址,山東莒南大店春秋墓中以及南京象山東晉墓中等,也都相繼發(fā)現(xiàn)了瑪瑙飾品. 八、青金石 青金石玉料是由青金石礦物組成,常含方解石、黃鐵礦,有時出現(xiàn)少量透輝石等。
89、阿富汗產的青金石玉料,其青金石礦物平均含量占25~40%。
90、玉質呈獨特的藍色、深藍、淡藍及群青色。
91、不透明,玻璃至油脂光澤。
92、硬度5.5,比重2.7~2.9。
93、色深藍和濃而不黑者,稱“青金”;深藍和黃鐵礦含量多于青金石礦物時,稱“金格浪”;淺藍色和含白色方解石(一般不含黃鐵礦)者,稱“催生石”(此名源于古人用青金石作催生藥之說). 九、碧甸子與孔雀石 《讀史方輿紀要》卷五十六載:“天柱山,州(興安州,今陜西安康縣)西五十里,下有碧鈿、青綠諸洞二十余處,唐宋俱采取入貢,明始停閉。
94、”夏湘蓉等在《中國古代礦業(yè)開發(fā)史》中認為:“按元代的碧甸并非甸子,明代的碧鈿當不例外。
95、”這是因為綠松石(甸子)一般不與孔雀石(青綠,亦稱“石綠”)共生,而“硅孔雀石”則常與孔雀石共生。
96、既然已知與“碧鈿”共生的是孔雀石,那么“碧鈿”或“碧甸子”很有可能是指“硅孔雀石”。
97、 孔雀石是一種次生氧化礦物,通常產于銅礦上部的氧化帶中。
98、孔雀石因呈孔雀綠色而得名,多呈塊狀、鐘乳狀、皮殼狀及同心條帶狀。
99、硬度4~6,比重3.9~4。
100、常同褐鐵礦、方解石、錳土、玉髓、硅孔雀石等共生。
101、 硅孔雀石也是一種次生礦物,多數(shù)由黃銅礦、黝銅礦等受堿性硅酸鹽的熱溶液作用變化所形成。
102、呈綠、藍綠至天藍色,常呈蛋白石或瓷釉狀的塊體,也有呈土狀或葡萄狀者。
103、硬度2~4,比重2~2.24。
104、和孔雀石一樣不透明,玻璃至土狀光澤。
本文到此講解完畢了,希望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