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是:首頁 >生活 > 2023-09-11 07:54:13 來源:
紙上得來終覺淺全句(紙上得來終覺淺寓意)
大家好,我是小夏,我來為大家解答以上問題。紙上得來終覺淺全句,紙上得來終覺淺寓意很多人還不知道,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句詩的意思誰都清楚,書本上的知識和學問是抽象的理論,要去親身參加實踐,才能把書本上的變成自己的實際才干。
2、古人學問無遺力,
3、少壯功夫老始成。
4、紙上得來終覺淺,
5、絕知此事要躬行。
6、——宋·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7、明朝萬歷、崇楨年間有個徐弘祖,號霞客,自幼“特好奇書”,博覽圖經地志,向往“問奇于名山大川”的生活,他從二十二歲開始出游,東渡普陀,北歷燕冀,南游閩粵,西北直攀太華山巔,西南遠達騰越州境,歷時三十多年,給后世留下了一部富有地理學價值、文學價值和思想價值的凡六十多萬字的《徐霞客游記》。他把畢生精力獻給地理考察,克服種種艱難困頓,堅苦卓絕,奮勇直前,其精神至為感人。他深入實踐,尊重科學,勇于糾正前人記載的失誤,例如經實地踏勘論證金沙江乃長江正源,否定了當時被奉為經典的《禹貢》的“岷山尋江”之說,則同樣值得稱道。
8、認識來源于實踐。理性認識還必須再回到實踐中去。由實踐到認識,再由認識到實踐,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如此循環(huán)往復,以至無窮。認識過程的一般規(guī)律,對于教學中學生掌握知識來說,同樣是適用的。當然,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認識活動又有它的特殊性。例如:認識對象主要是以書本知識的形式體現(xiàn)出來的他人的認識成果,對他們來說是間接 的經驗;認識活動是在學校教師組織和引導下有計劃地進行;等等。正因如此。教師就應當充分地發(fā)揮應起的主導作用,注意把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精心地設計和組織成為把他人的認識成果真正轉化為學生個體認識的過程,組織必要的實踐活動使之豐富感性認識,加深對理性知識的理解,做到書本知識和實際結合,理論和實踐相聯(lián)系。在教學中和在課外活動中組織學生參觀、訪問、游覽、遠足、調查研究,使學生接觸大自然和接觸社會,對于加強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總之,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大有益的。十七世紀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紐斯編制的學校教育體系中提出最后以旅行結束學業(yè),主張教學教育過程中“在可能的范圍以內,一切事物都應該盡量地放到感官的跟前”,要從“文字教學的絕路中引導認識生活、認識周圍世界的廣闊道路上來”;現(xiàn)在看來,仍不無可取之處。因為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比較深刻、準確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并從而發(fā)現(xiàn)和獲得更新的知識。
9、徐霞客既“讀萬卷書”,又“行萬里路”,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探求科學真理;這對于我們明確教學指導思想和改革教學方法,應該是有啟發(fā)意義的。
10、對自己不滿,是任何真正有才能的人根本特性之一。
11、——契訶夫
本文到此講解完畢了,希望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