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是:首頁 >綜合 > 2021-05-20 14:11:25 來源:
綜合IT:游戲大作降些畫質就能玩 帶VEGA顯卡的銳龍APU首測
手機電子產品一些功能和系統(tǒng)操作方式越來越完善,同時也越來越復雜很多小伙伴一頭霧水,最近一段時間游戲大作降些畫質就能玩 帶VEGA顯卡的銳龍APU首測的消息也是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現(xiàn)在大家都想要了解游戲大作降些畫質就能玩 帶VEGA顯卡的銳龍APU首測,為此給大家針對游戲大作降些畫質就能玩 帶VEGA顯卡的銳龍APU首測這樣的問題做個詳細介紹。
強大的圖形性能賦予APU獨到的價值,可惜受累于當年K10架構孱弱的CPU性能,籠罩在如日中天的Intel酷睿陰影下,注定生不逢時。直至去年,競爭態(tài)勢有了轉機,基于ZEN架構的銳龍?zhí)幚砥髯孉MD一掃多年陰霾,揚眉吐氣,自問世便能與Intel第七代、第八代酷睿同臺競技。這自然讓人聯(lián)想到,若基于同架構開發(fā)出新的APU,必然能有一番作為。
果不出其然,就在距農歷新年只剩三天時,AMD正式發(fā)布了基于ZEN架構的新APU產品,核心代號Raven Ridge(烏鴉嶺)。新一代APU依然使用銳龍(Ryzen)來命名,但代表型號的數(shù)字歸列到2000系列中,后綴加一個"G"用于區(qū)分非APU的普通銳龍。
和普通銳龍一樣,APU有也Ryzen 3和5的定位劃分,目前發(fā)售的兩款APU分為Ryzen 3 2200G和Ryzen 5 2400G,暫時沒有見到Ryzen 7的身影。筆者估計AMD可能會先觀察一段時間,因為相對7的定位,集成顯卡倒顯得雞肋了,像Intel那種做法不見得就是正確的。
好了,我們廢話少說,先呈上這兩款APU的主要規(guī)格參數(shù)供讀者閱覽,表格中加入了價格與之接近的另外兩款CPU用作參考
通過以上表格我們可以看到,如果要從Intel產品中給這兩款APU選競爭對手,當仁不讓就是i3 8100和不在上表中的i5 8400。都按照盒裝行貨的實際成交價來衡量,2200G和2400G相比8100、8400各有二百元左右的優(yōu)勢。
銳龍本身的性能和屬性,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已經無數(shù)次為讀者測試和闡述過了,既然現(xiàn)在擺在眼前的是APU,下面筆者將重點著墨于它的圖形性能。
新APU與集成顯卡VEGA技術解析
資深玩家或許已經注意到了,Ryzen 5 2400G的三級緩存為4MB,同樣是四核心8線程,Ryzen 5 1400的三級緩存卻是8MB,這是為何?
▲銳龍APU的CCX
事實上APU里CCX本身的構成與之前銳龍沒啥區(qū)別,區(qū)別在于它的核心原生只有一個CCX,而不是普通銳龍的兩個。騰出來的空間要給顯卡,畢竟那是一顆規(guī)模相當于獨顯的GPU。所以在銳龍APU里,活動核心的分配只能4+0,而不像原來有4+0、2+2等幾種模式可選。既然只有一個CCX,那么按照銳龍5 1400的定位,每個CCX中的三級緩存啟用一半,即4MB。(2200G和2400G的CPU部分不能超過這一定位)。
銳龍APU整合的圖形核心采用AMD獨立顯卡技術中的最新架構VEGA 10"織女星",這也是為何它非得等到VEGA系列獨立顯卡問世之后才發(fā)布的原因。
▲AMD GCN架構的基礎模塊Compute Unit,簡稱CU
GCN在誕生伊始就讓晶體管密度提高了60%,用Compute Unit(CU)的區(qū)塊形式重新構建了整個圖形渲染系統(tǒng)。每個CU內整合了多達64個矢量邏輯ALU,超量計算可在寄存器的支持下由其中2個ALU或4個ALU合并完成。無論性能密度還是資源利用的靈活度,CU都是此前蓬松而僵化的1D+4D SIMD流處理器簇無法比擬的。自那時起,將指令緩沖、任務指派等組件與64個ALU打包在一起的CU便成為AMD圖形計算架構的基礎模塊,一直沿用至今。
VEGA 10相比以往的改變不僅僅是在CU的布局上,CU本身也發(fā)生了巨變。事實上用CU來稱呼VEGA的Compute Unit是不準確的,應該改口叫NCU(Next-Generation Compute Engine)。它不僅優(yōu)化了IPC性能,還提高了運算單元的靈活性。
▲銳龍APU中2200G VEGA 11集成顯卡的核心架構
我們都知道AMD獨立顯卡VEGA的后綴命名除了表示它的定位以外,還直觀地告訴人們它的CU數(shù)量。這個數(shù)量基本與性能成正比,讓人非常容易判斷不同級別顯卡之間的性能差距。銳龍APU中整合的VEGA顯卡命名同樣沿襲了這個套路,比如2200G的顯卡叫VEGA 8,2400G為VEGA 11。從名稱上能看得出來不同定位的APU中顯卡性能不同,定位越高,性能越強,這是Intel每代CPU中清一色集成一個型號的核顯所不能比的。
▲銳龍APU中CPU與GPU的架構
依照兩款APU的顯卡命名我們可以得知,VEGA 8有512個邏輯流處理器,VEGA 11則達到704個,它倆的紋理單元數(shù)量分別為32個和44個,這個賬面數(shù)據(jù)確實達到了入門級獨顯的水準。集成顯卡都需要共享內存來充當顯存,好消息是銳龍APU的內存頻率最高能支持到DDR4-2933,能為VEGA顯卡的性能發(fā)揮助一臂之力。
首發(fā)的兩款APU實物大圖賞
緊接著,在公布測試結果之前,我們先奉上兩款APU實物供讀者鑒賞,包裝設計與原來的銳龍一樣。
▲銳龍3 2200G與銳龍5 2400G的盒裝行貨,帶原廠散熱器的包裝
▲大包裝盒中是AMD原廠"幽靈"散熱器
▲兩款銳龍APU實物清晰大圖
▲包裝中提供的AMD幽靈散熱器,比Intel那寒磣的原廠散熱器有誠意多了
測試平臺軟硬件配置構成
下面我們開始對這兩款APU進行游戲性能測試,用作對比的Intel型號分別是i5 8400和i3 8100,文章一開始也提到了,它們是這兩款APU的直接競爭產品。在游戲性能測試中,我們先用NVIDIA GeForce 10系列入門級獨顯GT 1030來與APU中的VEGA 8和VEGA 11對比,再用后兩者與兩款Intel CPU中的核芯顯卡UHD630對比。
測試平臺表格如下:
測試選擇了八款負荷適當?shù)挠螒虼笞?,其中包括目前MOBA類游戲中對顯卡性能需求最高《DOTA2》,這類游戲與APU的存在價值有密切聯(lián)系,需要格外注意。
▲測試主板選用微星B350M GAMING PRO
▲現(xiàn)在X370與B350主板上的視頻輸出接口終于派上用場了
銳龍APU與入門級獨顯游戲性能對比
兩款APU的集成顯卡與GT 1030獨顯的游戲性能對比如下:
測試結果一目了然,銳龍3 2200G的VEGA 8弱了一些,但銳龍5 2400G的VEGA 11性能十分堅挺,幾乎在測試的所有游戲中都能與GT 1030打成平手。也就是說,這款APU的出現(xiàn)使NVIDIA這款入門級顯卡幾乎失去了存在的意義,這種顯卡畢竟也要花小幾百元來買,只要不是情況,有APU在你還打算多花這個錢嗎?況且APU本身就比同級的Intel產品便宜。
銳龍APU與Intel核顯游戲性能對比
兩款APU的集成顯卡與Intel兩款CPU的游戲性能對比如下:
AMD并不像Intel那樣,不管你用得到還是用不到,都給你往CPU里塞一顆核芯顯卡,而是在2011年推出了一個叫做"融聚未來"新產品理念,并基于該理念推出一條獨立產品線叫做Accelerated Processing Unit,簡稱APU。說白了,APU也是在CPU中整合了一顆圖形處理器,應用形式上與Intel沒多少區(qū)別,但是APU中圖形處理器的性能卻與Intel的核芯顯卡有著天壤之別。
AMD藉由自家Radeon系列獨立顯卡所掌握的技術,將先進的獨顯架構與CPU融合,現(xiàn)在其圖形性能玩完全能與同時代的入門級獨立顯卡媲美,使它可以真正意義上去完成一些3D負載任務,而不像Intel核顯"只能用來出個影"而已。
從游戲而角度來講,新銳龍系列APU最大的價值在于能結合一些不能安裝獨顯的超迷你型機箱,將其打造成真正意義上的電競專用迷你PC。雖然它的游戲性能只相當于入門級獨顯,但對一些如《DOTA》、《英雄聯(lián)盟》之類的MOBA游戲已經綽綽有余了,它絲毫也不會影響你的水平發(fā)揮,卻能幫你充分節(jié)省電腦桌上的空間。反觀Intel的核芯顯卡,始終差那么點兒火候,效果總是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