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是:首頁 >綜合 > 2024-04-08 11:03:31 來源:
十哲是什么意思(十哲)
大家好,我是小夏,我來為大家解答以上問題。十哲是什么意思,十哲很多人還不知道,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孔門十哲,指中國儒家學(xué)派早期的十位學(xué)者,皆是孔子弟子,分為“德行”、“政事”、“言語”、“文學(xué)”四類別。
2、 孔門十哲指的是孔子門下最優(yōu)秀的十位學(xué)生(子淵、子騫、伯牛、仲弓、子有、子貢、子路、子我、子游、子夏)的合稱。
3、《論語.先進》載,“子曰:‘從我于陳蔡者,皆不及門也。
4、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xué):子游、子夏。
5、’” 德行 子淵、子騫、伯牛、仲弓 2、政事 子有、子路 3、言語 子我、子貢 4、文學(xué) 子游、子夏 一、德行 子淵 即顏回,姓顏名回,字子淵,亦稱顏淵,比孔子小三十歲,魯國人。
6、顏回出身貧賤,一生沒有作官。
7、孔子贊嘆說:“顏回真是難得啊!用一個竹筒吃飯,用一個瓜瓢喝水,住在陋巷里。
8、要是一般人,一定憂煩難受,可顏回卻安然處之,沒有改變向道好學(xué)的樂趣!”顏回敏而好學(xué),能聞一知十,注重仁德修養(yǎng),深得孔子欣賞和喜愛。
9、因此被列為孔門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
10、 顏回才29歲,頭發(fā)就全白了,而且早逝。
11、顏回死時,孔子哭得很傷心,說道:“自從我得了顏回以后,弟子們就更加親和向?qū)W了。
12、”“他發(fā)了怒,很快就會消解,從不把憤怒轉(zhuǎn)移到別人身上;有了錯誤,馬上改正,決不再犯。
13、可惜他短命死了,現(xiàn)在就沒有這樣好學(xué)的人了。
14、”由于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學(xué)生,所以至三國魏正始元年(224年)祭孔時開始以他為配享從祀之例。
15、唐玄宗開元八年(720年)被封為“亞圣”。
16、明嘉靖九年(1530年)封為“復(fù)圣”。
17、《韓非子。
18、顯學(xué)》列為儒家八派之一(顏氏之儒)。
19、 子騫 即閔損,姓閔名損,字子騫,比孔子小十五歲,魯國人。
20、閔損以德行著稱,孔子特別表彰他的孝行,說他順事父母,友愛兄弟。
21、漢代劉向《說苑》中曾記載:閔損幼年時遭后母虐待,他父親知道以后,非常憤怒,要把后妻趕走,閔損反而為后母求情。
22、他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
23、因為后母生了兩個孩子,如果后母被趕走了,那三個孩子就沒人照顧了。
24、他的孝行感動了父母,也深得遠近人之贊賞。
25、閔損守身自受,“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祿”。
26、季氏曾派人去請他出任費邑宰,他卻要來人婉言推辭,并說,如果再來召我的話,那我就渡過汶水出國去了。
27、閔損是孔門弟子中唯一明確主張不作官的人。
28、被列為孔門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
29、 伯牛 即冉耕,姓冉名耕,字伯牛,比孔子小七歲,魯國人。
30、以德行著稱。
31、后來,冉耕患了麻風(fēng)病,不愿意見人。
32、孔子去探望他的時候,站在窗外面握著他的手。
33、嘆息著說:“如果沒有希望的話,這也是天命啊!這樣的好人,竟然會染上這種惡??!他被列為孔門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
34、 仲弓 即冉雍,姓冉名雍,字仲弓,比孔子小二十九歲,魯國人。
35、冉雍出身貧賤,他的父親行為不良,有人以此作為攻擊冉雍的借口。
36、孔子駁斥說,一頭耕牛,也可以生出獻祭用的小牛來;父親不好,兒子不一定也不好。
37、冉雍氣量寬宏,沉默后重,深得孔子的器重,認為冉雍具有人君的容度,可以做地方長官。
38、冉雍參加做過季氏再,以德行著稱,被列為孔門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
39、戰(zhàn)國時期的荀況很推崇他,把冉雍與孔子并列為大儒。
40、 二、政事 子有 即冉求,姓冉名求,字子有,通稱冉有,亦稱有子,比孔子小二十九歲,魯國人。
41、冉求生性謙退,是孔門弟子中多才多藝的人,深受孔子稱贊。
42、冉求長于政事,尤其善于理財,曾任季氏宰。
43、他很能帶兵打仗,魯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任左師統(tǒng)帥,以步兵執(zhí)長矛的戰(zhàn)術(shù)打敗了齊國。
44、趁這次得勝的機會,他說服了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
45、后來由于冉求幫季康子聚斂民財,受到孔子嚴厲批評,但這并未影響他們師生間的關(guān)系,足見師生相知深厚。
46、被列為孔門四科十哲(政事科)之一。
47、唐朝開元27年(739年)被追封為“徐侯”。
48、宋大中祥符兩年(1009年)追封為“彭城公”(后改為“徐公”)。
49、 子路 即仲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因他曾為季氏的家臣,又被稱作季路,比孔子小九歲,魯國人。
50、仲由出身微賤,家境貧寒。
51、他生性豪爽,為人耿直,有勇力才藝。
52、仲由經(jīng)常批評孔子,孔子也常批評他,仲由聞過則喜,能虛心接受。
53、孔子對他評價很高,說他有才能,千輛兵車的諸侯國,可以讓他掌理軍政大事。
54、仲由作過魯國的季氏宰;做過衛(wèi)國大夫孔悝的邑宰。
55、被列為孔門四科十哲(政事科)之一。
56、 仲由一生忠于孔子。
57、孔子說:“我的道如果行不通,就乘上小木排到海外去,跟隨我的,怕只有仲由吧!”仲由保護孔子唯恐不周,不愿使孔子遭人非議。
58、孔子說:“自從我得到仲由,就沒有聽到過惡語。
59、” 在仲由63歲時,遇到衛(wèi)國內(nèi)訌,他為了救援孔悝與敵人展開搏斗。
60、混戰(zhàn)中纓冠被擊斷,他想到孔子“君子雖死而冠不免”的禮儀教導(dǎo),在重結(jié)纓帶時,被敵人砍死。
61、他的死,對時年72歲的孔子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62、 三、言語 子貢 即端木賜,姓端木名賜,字子貢,比孔子小三十一歲,衛(wèi)國人。
63、他口才很好,雄辯滔滔,又能料事。
64、見于《論語》中的孔門弟子與孔子的問答之言,屬他最多,孔子器重他次于顏回。
65、曾擔(dān)任魯國或衛(wèi)國之相,最善于搞外交活動,曾在齊、吳、越、晉諸國間游說,使吳國攻齊,從而保全了魯國。
66、孔子對子貢的利口巧辭,有時也加以勸戒。
67、有一次,孔子問子貢說:“和顏回相比,你自認為如何?”子貢謙遜地答道:“我哪里敢和顏回相比?他聽到一分,可以了解出十分;我聽到一分,只能領(lǐng)悟到二分。
68、”子貢與子路一文一武,猶如孔子的左右手,被列為孔門四科十哲(言語科)之一。
69、子貢很善經(jīng)商,家境非常富有,是春秋時期著名的富商。
70、孔子死后,子貢守墓六年,師生之情勝過父子。
71、 子我 即宰予,姓宰名予,字子我,也稱宰我,魯國人。
72、宰予口齒伶俐,能說善辯,被列為孔門四科十哲(言語科)之一。
73、孔子常派遣他出使各國,如“使于齊”、“使于楚”等。
74、宰予遇事有自己的主見,常與孔子討論問題,很有獨到的見解。
75、他提出改“三年之喪”為“一年之喪”,縮短喪期,遭到孔子的指責(zé)。
76、又因為“晝寢(白天睡覺)”,被孔子評論稱“朽木不可雕也”。
77、宰予任齊國臨淄大夫,《史記》記載其因參與陳恒殺君事件而被殺,但據(jù)后人考證,參與叛亂的是另一個叫“子我”的人。
78、被列為孔門四科十哲(言語科)之一。
79、唐開元27年(739年)被追封為“齊侯”。
80、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為“臨淄公”(后又改封“齊公”)。
81、 四、文學(xué) 子游 即言偃,姓言名偃,字子游,比孔子小四十歲,吳國人。
82、言偃長于文學(xué)。
83、他曾在魯國做官,出任武城的邑宰,極力推行禮樂教化。
84、有一天,孔子路過武城,聽到琴瑟歌詠的聲音,很高興,就微笑對著他說:“殺雞何必要用宰牛的刀?”言偃聽了回答說:“從前我常聽老師說‘在位的學(xué)了禮樂之道,就能愛民,普通人學(xué)了禮樂之道,就很容易聽從教令,好治理’,我現(xiàn)在就是實行這樣的教化??!”孔子聽后,對隨行的弟子們說:“你們聽聽,他講得很對。
85、我剛才說殺雞豈用牛刀,只不過是跟他開開玩笑罷了。
86、”言偃被列位孔門四科十哲(文學(xué)科)之一。
87、其后學(xué)者在戰(zhàn)國時形成一個較大的學(xué)派。
88、 子夏 即卜商,姓卜名商,字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歲,衛(wèi)國人。
89、子夏是孔子門高足,擅長文學(xué)。
90、有一次,他問孔子說:“古詩上‘美人輕盈微笑時酒窩多俏麗,黑白分明的眼睛顧盼多動人,在用素粉增加她的美麗啊’。
91、這三句詩是指什么?”孔子說:“這是說,要畫畫,得先把底子打好,然后再加上色彩。
92、”子夏說:“這不就是說,人先得具有忠信的美德,然后再用禮加以文飾嗎?”孔子說:“啟發(fā)我心志的要算卜商了,像這樣,就可以跟你談《詩》了。
93、”子夏被列為孔門四科(文學(xué)科)之一。
94、他提出的“學(xué)而優(yōu)則仕”的論點。
95、對后世儒生產(chǎn)了很大的影響。
96、孔子去世后,他就在西河教學(xué),當(dāng)時的魏文侯曾奉他為師,向他請教國政之事。
97、子夏的兒子先他而死,他哀慟過度,把眼睛都哭瞎了。
98、著有《詩序》、《易傳》。
99、唐開元27年(739年)追封為“魏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增謚為“東阿公”,后又改謚“魏公”。
本文到此講解完畢了,希望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