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是:首頁 >要聞 > 2020-12-18 08:33:21 來源:
虛擬高頂禮帽使成群的機器人能夠以緊湊的形態(tài)飛行
佐治亞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創(chuàng)建了一個自由飛行的機器人團隊,該團隊遵守空中的兩個規(guī)則:彼此不碰撞或不咬邊。他們還建立了可識別手勢并檢測面部的自主飛艇。
這兩個項目都將在5月29日至6月3日在新加坡舉行的2017 IEEE國際機器人與自動化大會(ICRA)上進行介紹。
首先,五個群四軸飛行器來回壓縮,然后根據(jù)用戶命令更改其行為。訣竅是機動而不互相撞或在另一臺機器下方飛行。如果機器人切入較高飛行的四軸飛行器的氣流,則較低的機器必須迅速從湍流的空氣中恢復(fù),否則可能會掉出天空。
負責該項目的佐治亞理工學院電氣與計算機工程學院教授馬格努斯·埃格斯泰特(Magnus Egerstedt)說:“地面機器人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一直在它們周圍內(nèi)置安全性“氣泡”,以避免碰撞。“我們的四軸飛行器還必須包括一個圓柱形的'請勿觸摸'區(qū)域,以避免彼此擾亂氣流。他們基本上戴著虛擬的高頂禮帽。”
只要佐治亞理工學院的機器避免在鄰居下方的兩英尺高的空間中飛行,它們就可以自由蜂擁而至,沒有問題。這通常意味著它們彼此之間飛鏢而不是低下。
博士 學生王力一天下午將一架直升機懸停在空中,然后在飛機下方來回回旋,從而計算出這頂“大禮帽”的大小。當距離不到0.6米(或從一個轉(zhuǎn)子到另一個轉(zhuǎn)子的直徑的五倍)時,機器就會被炸到地面。然后,他創(chuàng)建了算法,允許他們更改編隊中途飛行。
王說:“我們弄清楚了四軸飛行器必須對計劃的路線進行最少的修改,以實現(xiàn)新的編隊。” “從數(shù)學上講,這就是程序員想要的-與原始飛行計劃的最小偏差。”
該項目是Egerstedt和Wang的整體研究的一部分,該研究的重點是輕松控制大型機器人團隊并與之交互。
佐治亞理工學院機器人技術(shù)與智能機器研究所的負責人埃格斯泰特說:“無論是用于交付,農(nóng)業(yè)還是搜索和救援,我們的天空都會變得更加擁擠。” “一個人不可能一次控制數(shù)十個或數(shù)百個機器人。這就是為什么我們需要機器自己弄清楚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