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是:首頁 >汽車 > 2020-10-19 08:47:32 來源:
評測寶馬M4雙門跑車怎么樣及寶馬M4雙門跑車的配置如何
以往的E92寶馬M3,大部分銷量被雙門車型占據(jù),少有賣家會購買四門車型。畢竟雙門車型的性能要比四門車型更好,外形也更為靚麗,與普通3系的區(qū)別更為明顯,所以就講求駕駛樂趣和個性化而言,更多的用戶會選擇M3雙門車型。不過現(xiàn)在不同了,M3只留有四門車型,而雙門的任務就交給了新晉的4系列,于是,M4就以更為純粹的形象出現(xiàn)在我的面前。
雖然我承認我會偏愛奧迪的普通車型,但是在高性能的區(qū)域,我卻會往寶馬M系列靠攏,因為那種甜美的后驅質感,寶馬品牌還在堅持,而且成為品牌的核心,M系列并沒有例外。在M3/M4這層面的高性能車型,會有奧迪RS5 Coupe、奔馳C63 AMG(現(xiàn)款)、凱迪拉克CTS-V等,各自車型的性格差異很明顯。朋友看著我這么喜歡奧迪品牌,都估計在這些車型當中,我選擇RS5的機會更多些,但我的答案很肯定:“不會”。為啥?RS5是款四驅車型,在賽道跑起來成績不錯,整體平衡性也做得很到位,是適用于賽道搶時間的穩(wěn)健車型,且在北方冰雪區(qū)域駕駛也會更輕松、安全。不過,這一特性同時會讓駕駛變得無趣許多,平時就算是在賽道駕駛,我都不會刻意追求圈速有多快,反倒是這款車型開起來好不好玩,對我而言更為重要。也因此,寶馬沒有給M4套上穩(wěn)定的xDrive四驅系統(tǒng),保留后驅的設定,這才像寶馬的作風,也更得我心。
這次來到北京剛好遇上降溫天氣,提車以后氣溫竟然低至-12度,即便沒有下雪,車輛的抓地力也已經(jīng)有著明顯下降,拿到這款大馬力的寶馬M4,而且還是后驅車型,開上路面實在需要小心翼翼,以前我駕駛E92 M3的時候,就是這么駕駛的,但這次會有點不同,為什么呢?
M4已經(jīng)從以前的V8自然吸氣,重新回到經(jīng)典的直六陣列,而且還是雙渦輪增壓,不過,動力輸出并沒有讓我難以接受。如果我將所有駕駛選項都設置為舒適,那么這輛高性能的后驅車,也能成為溫馴的小貓咪,開起來跟普通的428會很接近(但懸掛會硬些),即便在這種低附著力的路面,也不用擔驚受怕。到后來我才知道,這副3.0T雙渦輪增壓的發(fā)動機有近550Nm的峰值扭矩,不說還真不知道,它的性能指標竟然那么出色,但通過這些按鈕的調節(jié),誰都能輕松地將M4這位高人裝扮成為平民,每天用來上班通勤也不會難過。唯一不妥的是,懸掛比普通4系硬些,雖然還是屬于可接受的范圍內,但是習慣5系這類車型的朋友,肯定會認為M4不舒服了。
停留在舒適模式,休閑地跑了將近50公里高速,我終于將M4帶到了年初來過的那段山路。當時我開著寶馬M235i,在這段路放開來快跑,感覺非常痛快,但有些路段還是挺顛的,這里有高速彎道、起伏路面、造型很漂亮但路況奇差無比的發(fā)卡彎,總而言之,帶著有性能圖騰的車型來到這里,肯定會讓我身心愉悅。這次換來M4,有了可變懸掛,只要不是任何與運動沾邊的模式,我都能獲得比M235更為舒服的駕乘體驗,M4的適應性確實要比以往的M3好多了。
在等待視頻拍攝的時候,我?guī)е鳰4到山里繞了一圈,順道認真地熟悉車況。當然,我并不喜歡呆在這種舒適模式下,我喜歡更為個性化的設定。M4包括M3、M5,都是很樂意給我這種個性化的服務,相比奧迪RS5那種固定的傻瓜設定模式,M4每個環(huán)節(jié)的單獨調節(jié)功能更得我心。油門響應我喜歡Sport Plus,輕輕踩踏就馬上有反應,有點拉線油門的感覺;轉向我要Comfort,這是因為Sport Plus的助力太沉了,我自認臂力不夠,所以只能用最輕松的Comfort模式;變速箱和懸掛直接掛在Sport Plus,響應迅速才能好好應對這段山路。而另外,因為這段山路我早前已經(jīng)來過,路況并沒有什么變化,所以我很干脆地將車身穩(wěn)定系統(tǒng)也關掉,這時候的寶馬M4才像是真實的自己。
氣溫奇低無比的山路,讓M4輪胎的附著力明顯下降,即便前輪已經(jīng)用到255/35R19,后輪也有275/35R19,但只要我的油門稍稍給大點,后輪就會有明顯的滑動。從彎道轉入直線區(qū)域,2擋地板油往上加速,M4車身都會有明顯地滑動,這種動力轉向的感覺能維持到4擋。而不同的是,這次M4車身擺動的姿態(tài)很容易控制,并不會讓我有著那種駕駛大馬力后驅車的緊張感,即便我早已關掉車身穩(wěn)定系統(tǒng)。另外,這套3.0升直六渦輪增壓發(fā)動機并不會有明顯的動力爆發(fā)點,調校出來的動力性格變得很線性,會有種駕駛自然吸氣發(fā)動機的錯覺。
我很喜歡開后驅車是有原因的,因為從三年級開始,我就在卡丁車場里面長大,每天都活在后輪驅動的卡丁車里面,鐘愛后輪滑動的感覺可以說是自小的嗜好。自然而然地,我?guī)е鴮汃RM4在這里也不會放過任何漂移的機會。275尺寸的后輪,看著會覺得很寬,但只需要我多壓榨些許油門,后輪都會很自然地滑動起來。在這段山路做漂移或者帶點甩尾過彎,是會有些心里壓力的,畢竟路面不寬,旁邊就是排水溝。年初帶M235i來得時候,我并沒能放開來跑,要弄活后輪并不容易。這次換開M4,情況有了明顯改善,后輪已經(jīng)標配了M型差速器,動力表現(xiàn)更加靈敏,甩尾的動作很自然就會到來。在幾個能達到120km/h速度段的彎道,我繼續(xù)向油門施壓,后輪一如料想中滑動,輔助前輪流暢地通過彎道,這才像是一款高性能的后驅寶馬。有了清晰的溝通感作為基礎,我就嘗試做漂移的動作,車身的姿態(tài)很好掌握,可變轉向自然地回轉方向,偏寬的輪胎并沒有壓制漂移動作,這點比前款E92 M3要有更高寬容度,此時我完全沒有駕駛高性能后驅車的畏懼感,也沒有任何距離感。稍后的視頻評測里面,大家也能看到M4開起來的狀態(tài)。
發(fā)動機從V8轉至直六,是回歸到寶馬的傳統(tǒng),但是發(fā)動機聲浪確實沒有前款E92那么動聽,感覺也沒有以前那么容易讓人興奮。在此順帶提一下寶馬的聲音作弊系統(tǒng),M4同樣具有。工程師通過車內音響進行聲浪合成,讓車內乘客獲得更動聽的聲音回饋,也確實,關上車窗以后,發(fā)動機聲響反倒會好一些,打開窗戶則是另外一片天,不仔細注意的話,很容易會被欺騙過去。
從自我滿足的山路駕駛回來,我再靜靜地斟酌寶馬M4的外觀和內飾。普通的4系雖然標稱是轎跑車,但是外形套件還是不夠殺氣。這次寶馬M部門給M4整容就到位許多,外形身段已經(jīng)有玲瓏浮凸的效果,這才是性能車該有的氣勢。而且M4并不是簡單地留用4系的部件,外加些奪人眼球的包圍,它的每處細節(jié)都是需要工程師仔細研究,工程師將M4帶到風洞里面測試,額外花費300多天所進行研究。
再看內飾就很普通,和普通4系沒有實質性的區(qū)別。負責M3/M4設計的工程師曾經(jīng)透露,M3/M4有50%的零件都是單獨開發(fā)的,所以我就懷疑內飾里面是不是剩余的原廠50%零件,除了運動型座椅和排擋桿旁邊的駕駛選擇按鈕以外,其余部分都直接套用4系而已。
寶馬M4的性能和操控,確實給到我驚喜,從V8自然吸氣變回直六渦輪增壓,也是很有吸引力。作為高性能后驅車,寶馬M4擁有多變的性格,既能夠當作是上下班的小跑車,也能夠成為兇悍的漂移利器。
請原諒我這么形容M4,或許在冰雪路面,寶馬M4沒有奧迪RS5那么穩(wěn)定,圈速成績不一定漂亮,可是寶馬M4那種后輪滑動的樂趣,奧迪RS5實在沒法給到我,穩(wěn)穩(wěn)地抓住地面,對我來說沒有任何吸引力。寶馬M4比前款M3有明顯進步,這并不僅僅表現(xiàn)在發(fā)動機賬面數(shù)據(jù)上,而是從駕駛的樂趣、底盤的活躍程度、轉向精準性等所有關于駕駛的部分,更重要的是,這代的M4并不難駕馭。
所以純以駕駛者的角度來看,我是很喜歡這臺容易上手、并且沒有距離感的寶馬M4,而非奧迪RS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