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是:首頁 >人工智能 > 2023-05-23 19:59:06 來源:新浪網
百年車企福特敗退中國
百年福特,折戟中國。
消息傳出,福特中國整體裁員1300人。官方隨后這樣解釋回應:
構造更加精簡、靈活的組織結構。
與此同時,是福特中國銷量暴跌、產能利用率不足50%,去年巨虧40億…
所以翻譯翻譯福特的回應:
不裁員,可能真的要寄。
福特中國大裁員
今日有消息稱,福特中國開始裁員,裁員人數(shù)高達1300人,被裁人員將按照N+3賠償。
隨后福特中國回應稱:
“公司正在打造一個更加精簡、靈活的組織結構,將資源投入到具有優(yōu)勢的核心業(yè)務上,努力實現(xiàn)在華業(yè)務目標。”
福特官方沒有否認,證明了裁員消息的真實性。
這次裁員,可以從原因、規(guī)模、構成三個方面來分析。
首先,福特所謂“在華業(yè)務目標”,是福特中國2019年立下的Flag:
未來三年內,在中國市場推出超過30款新車型,其中超過10款為新能源車型,并加大在自動駕駛方面的研發(fā)力度,為中國消費者提供更多針對他們的需求而打造的產品。
顯然,福特中國的2.0計劃沒有任何實質性進展和兌現(xiàn),這是本次裁員的直接原因。
深層原因,可以從福特中國、乃至福特全球業(yè)務三年來一路下滑尋找答案。
根據(jù)福特汽車公布的財報,2022 年,福特汽車在華銷量為 49.6 萬輛,同比下降 33.5%,市場份額跌至 2.1%,在中國市場虧損 5.72 億美元(約 40 億元人民幣)。
其中長安福特累計銷量25.1萬輛,同比下滑17.62%;江鈴福特全年銷量4.8萬輛,同比下滑了25.68%;被寄予厚望的新能源轉型旗艦福特電馬,全年僅售出4860輛。
據(jù)界面新聞報道,僅長安福特一家,就把160萬產能砍到67萬,利用率目前不到一半。
即便是今年,福特汽車的銷量也未見好轉。2023年第一季度,福特中國累計售出12.5萬輛,同比下滑18.8%。
從銷量下滑趨勢上看,福特中國今年仍然難逃虧損,而為了避免慘烈的財務數(shù)據(jù),直接裁員節(jié)流是見效最快的辦法。實際上中國裁員是福特全球精簡的一一部分,也可以說是剛剛開始。
從規(guī)模上看,福特中國全部員工超過2萬人,而此次裁員1300人的規(guī)模并不算太大。不過結合福特過往動向和公開資料,也有蛛絲馬跡可尋。
首先福特中國大部分員工是產線工人,涉及他們的裁員,可能不止1300人。
而今年上海車展期間,福特CEO吉姆法利明確了福特中國轉型的方向:作為生產基地,主打出口,面向東南亞南美等低級燃油汽車市場。
這與2019年福特中國2.0提出的“研發(fā)本土化、設計本土化、測試本土化”、“與中國用戶共情”等等背道而馳。
所以可以做一個大膽的推測,福特中國裁掉的1300人,很有可能就是這3年間新增的本土化新能源、智能化設計研發(fā)團隊。
而這,也折射出了福特這個百年車企、現(xiàn)代汽車工業(yè)奠基者在如今的中國經歷的掙扎、無奈與敗退。
福特敗退中國
福特進入中國,其實最早可以追溯到1913年,民國剛剛建立不久。當時福特進口了250輛T型車到中國。
而真正被大部分中國用戶熟知,是2001年與長安汽車合資成立公司(1995年福特中國首次成立)。
福特在中國的的高光時刻。2016年的時候,長安福特銷量高達95.75萬輛,距離百萬銷量只差臨門一腳。主銷車型的名字至今都還回響在中國用戶群體中:蒙迪歐、??怂?、探險者等等。
但從2017年開始,福特中國銷量開始斷崖式下跌,2019年一度到達冰點,銷量只有18.4萬輛。雖然在推出了多款新車型之后,福特中國的銷量有所回升,但2021年至今,福特的頹勢又開始逐步顯現(xiàn)。
福特中國“敗退”的過程,其實也伴隨著掙扎、轉型和自救。這其中有幾個關鍵人物mark了數(shù)個節(jié)點。
首先是2017年下滑,標志性事件是3缸發(fā)動機開始逐漸占領主銷車型福克斯的全部配置。
這里不討論3缸在技術和體驗上的優(yōu)劣。但在中國市場,事實擺在那里:燃油車用3缸就是原罪,誰用誰死,甚至能把一個正常經營的車企干到奄奄一息(參考日產奇駿),幾乎成了鐵律。
2019年,??怂谷祿Q3缸,福特的銷量也跌至冰點。
做出這一決策的,是時任福特CEO Jim Hackett 韓愷特,出身家具行業(yè),此前并沒有汽車行業(yè)經驗。福特找他也是“病急亂投醫(yī)”,因為前任CEO馬克·菲爾茲主導的智能化轉型過于激進,使福特把過多精力投放在新業(yè)務中,導致其傳統(tǒng)業(yè)務失守。
韓愷特的主要策略就是節(jié)省開支,比如上3缸、砍掉不掙錢的轎車業(yè)務等等,但節(jié)流同時,開源卻不見起色,尤其是遇到疫情,福特的虧損更甚。
2020年10月韓愷特離任,他宣布退休當天,福特股價上漲3%。
而福特母公司波折影響下的福特中國,也在新長官陳安寧領導下開始了轉型自救。
陳安寧,1992年就加入福特,經歷過小型車輛開發(fā)、平臺技術研發(fā)、合資業(yè)務拓展等等。2010年陳安寧去了奇瑞,任汽車工程技術研發(fā)總院院長,主導了奇瑞研發(fā)體系的重塑。
2018年,陳安寧被請回福特中國“救火”,任總裁兼首席執(zhí)行官。福特中國2.0,其實就是他主導的。
他的主要思路,一方面是更新福特現(xiàn)有燃油車型挽救銷量,另一方面是面向新能源、智能化轉型,尤其強調中國本土化研發(fā)。
但顯然,福特中國只是一個子公司,權限和資源自然要受到母公司節(jié)制,而福特總部的震蕩轉型,還沒結束。
接替韓愷特出任CEO的吉姆法利,完全轉變了福特中國的方向和策略。
首先是全球范圍精簡人員機構,實現(xiàn)某種程度的“中央集權”,與之匹配的是研發(fā)資源、節(jié)奏集中到福特總部。
最明顯的例子,是完全瞄準美國用戶情懷和喜好的純電車型Mustang Mach-e,原封不動挪到中國,強調福特野馬的歷史傳承和運動基因。
而這疫情三年,中國自主汽車工業(yè)在電動化、智能化上已經練成神功,福特Mach-e無論在電子電氣架構還是智能化功能上,遠遠落后了。更不要說這款車強運動輕實用,完美避開中國用戶的需求點。
不出意外,中國用戶完全不買賬福特電動車,Mach-e狠狠地撲街了。
這不但“閑置”了陳安寧福特2.0戰(zhàn)略已經集中的資源和團隊,還徹底斷送了福特在中國汽車工業(yè)革命轉型中的講話資格。
陳安寧今年年初宣布退休,福特中國的轉型愿景,也破滅了大半。
吉姆法利的另外一個舉措,就是把合作重心轉向江鈴福特。今年上海車展,吉姆法利落地直奔江鈴,而繞過了中國最大的合作伙伴長安。
其實也很好理解,長安汽車致力于自主自強,深藍、阿維塔、燃油車、藍鯨混動等等都風生水起,早已不需要合資品牌來貢獻利潤或撐門面。
而江鈴就是弱勢的一方,沒自己的東西,對福特依賴更深。
從某種程度上說,福特其實已經“敗退”中國了。
首先,智能化、新能源一敗涂地,Mach-e跟比亞迪、跟新勢力,甚至跟長城吉利這些傳統(tǒng)車企的轉型產品比,甚至一戰(zhàn)之力都沒有。
其次,新能源撲街同時,燃油車的產品力、競爭力也全面落后自主品牌。這體現(xiàn)在福特先用三缸車毀了自己積累的口碑。
而福特“亡羊補牢”用回四缸時,發(fā)現(xiàn)為時已晚。中國已經掀起了混動替代燃油的大潮,油耗更低、性能更好、配置更高,關鍵還更便宜….
最后,和長安合作逐漸走向低谷,也預示著福特中國今后的銷量,很難再有大的起色。
因為江鈴福特這邊,主打貨運商用車(福特全順)。乘用車則是面向戶外越野愛好者的撼路者、Ranger皮卡,注定是一個小眾市場,況且還有自主一哥長城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以及比亞迪虎視眈眈。
幾個因素下,福特中國的命運也就漸漸清晰了。
福特今后怎么辦?
此番動蕩過后,福特中國還剩些什么?
兩個合資:產銷巨虧的長安福特、邊緣化的江鈴福特。以及數(shù)個總產能近200萬的工廠。
其中長安福特的燃油車日漸式微,而新能源方面沒有任何新的車型投放消息露出。況且以長安目前的實力和野心,估計也沒太大意愿去幫著福特探索轉型。
江鈴福特已經說過,越野車皮卡業(yè)務會有增長,畢竟在這一個用戶群體中,福特有很好的口碑。
但這個賽道的天花板已經被長城比亞迪封死,無論是做混動技術還是做性價比,福特都很難競爭,增長空間有限。
所以福特中國的命運大概會是這樣:
長安福特逃不過逐漸退出的命運,林肯還能以二線豪華再支撐一段時間。
至于江鈴福特,可以靠拉貨的面包車和越野車活下去,但難以成為主流。
福特在中國的角色,可以參考如今的JEEP,變成一個小眾興趣取向的品牌。
至于中國的福特工廠,則大部分轉向燃油車制造,并向全球低端汽車消費市場出口。
中國市場的趨勢已經很明顯:走性價比,合資品牌拼不過五菱比亞迪。走技術,拼不過新勢力;走豪華,窗口期則越來越小。
而深層原因,是老牌外資車企轉型慢,對中國市場一直抱著一種傲慢甚至是“輕視”的態(tài)度:認為中國用戶人傻錢多,靠logo就能大行其道…
這樣的玩兒法跟不上如今中國發(fā)展的時代,也讓這些老牌車企錯過了最佳轉型窗口期,失去競爭力。
市場將懲罰所有在汽車電動化、智能化浪潮中落后的車企:韓系法系已經撲街、日系全面滑坡,美系正在敗退,剩下的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