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汽車 > 2020-10-10 10:24:00 來源:
評測寶馬X1 xDrive 25Le怎么樣及寶馬X1 xDrive 25Le的性能如何
如果這篇首試,我本著吹毛求疵的精神,痛批PHEV車型的種種不是,大家肯定會覺得這是良心出品。但是,參加完蔚來汽車的發(fā)布會,我對于電動或者是插電混動車型,有了另一個層面的認識。如果從用戶體驗的角度出發(fā),傳統(tǒng)內燃機隔三差五就要去加油的形式依然不是汽車使用最優(yōu)解。就像是我們自己的手機,如果每次充電都需要借助公共設備,不論充電時間長短,這種體驗都是不好的。
像是寶馬X1這種PHEV車型,如果車主擁有車位(哪怕是長租車位),且物業(yè)條件滿足充電樁安裝基礎,寶馬都會免費安裝一個充電墻盒。我先不聊這輛車的具體原理。只是從實際體驗談一點想法。X1 PHEV在純電模式(Max eDrive)下,續(xù)航里程大概有三、四十公里,雖然跟官方公布的60km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滿足絕大多數人的日常通勤需求,還是足夠的。每日回到家中,用APP預設一個電價波谷時段充電。第二天醒來,樓下停著的又是一輛“滿血”的插電混動車(使用寶馬的充電設施,需要3.7h將電池充滿)。所以,即便插電混動版的X1油箱容積縮減到了35L,用戶的加油間隔反而會變得更長。且不談環(huán)保這樣的大話題,單是用戶體驗的提升就讓PHEV有了存在價值。
說了這么多,總結起來傳達的觀點就一個:找到PHEV車型的意義,才有討論性能、設計等等元素的必要。X1插電混動車型的動力總成,嚴謹的說是由三部分組成。第一,它的基礎還是代號B38A15M0的1.5T渦輪增壓三缸機,最大功率100kW,峰值扭矩220Nm,匹配的變速箱沒有變——愛信的6AT——這是跟很多PHEV對原型車的動力總成做出顛覆性改變不同的;
第二,這輛車的后軸上,放了一顆功率70kW、扭矩165Nm的電動機,電動機的能源,來自于前、后座之間地板下的70kWh電池組。前軸上的發(fā)動機機與后軸的電動機雖然沒有硬連接,卻協(xié)同工作實現了”四驅功能”。最后,動力總成的第三部分,是發(fā)動機的啟動電機。在車輛加速需要扭矩的時候,啟動電機可以為曲軸傳遞最高60Nm的扭矩。在這些工程師的努力下,寶馬X1 PHEV的協(xié)同扭矩可以達到385Nm。
PHEV車型的工作邏輯大體可以總結為5個字:有電先耗電。Auto eDrive(電腦自行進行動力分配)模式和ECO Pro結合時,這種趨勢就再明顯不過了。如果不觸發(fā)kickdown,整車可以完全依靠電能提速至90km/h(超過90km/h,發(fā)動機會自動介入)。從這個角度看,電動機工作時的行駛感受就重要了。純電模式下,動力輸出的力度談不上強,雖然電動機的扭矩在0轉速時就可以達到峰值,但是70kW、165Nm的數據帶動超過1.7噸的車身,還是不太夠。如果舉個直觀的例子,純電模式下這輛車的加速力度大抵相當于1.6L左右的A級車。不過,如果把這種模式用于城市代步的話,用戶體驗已經可以給到80分以上了。
切換到Comfort模式,動力輸出的形式則會多變起來。起步、或者是初段加速時,基本還是依靠電動機的。老生常談的那句話,電動機存在的意義之一,就是幫助發(fā)動機省略這段效率波谷。深踩油門,發(fā)動機隨之啟動。從踩油門的動作,到實際的加速的發(fā)生,中間隔了大概1到2秒的時間。發(fā)動機的頓挫感是沒有了,不過動力響應差了一些。在我的理解里,這類似于現在雙離合的調校,是一種拿速度換平順的做法。等到發(fā)動機蘇醒,電動機、發(fā)動機雙機合璧,此時的加速感受就兇猛起來了。官方給出的0-100km/h時間為7.4秒,僅僅是比2.0T車型慢了0.3秒,但是從主觀感受來講,兩者的動力水準,完全是在一個層次上的。
當然,大家關注的焦點,還是這輛車的油耗水平怎么樣。在試駕活動舉行的節(jié)油賽中,有媒體在90km的路程中跑出了0.9L/100km的數據。但是,這個數據獲得的前提是駕駛風格變成油門都不舍得踩。如果換為正常的行車方式,這個數據大概變成6到7L/100km。
至于行車品質,X1 PHEV對于路面小震動的反應比普通車型直接得多。這種現象發(fā)生原因大概是因為混動車型重量超過1.7噸,懸掛的設定更加扎實。遇到路面的拋跳,避震對于車身起伏能量的吸收非常快。所以,即便車身重量增加,上下的忽悠感反而要小一些。在場地內激烈繞樁,受益于電池組重量降低了車身重心,也沒有反映出質量上升的副作用。但是,轉向手感的退步是前驅平臺上寶馬的通病。當然這個評價標準還是站在傳統(tǒng)寶馬運動的立場上,拿日常使用的經驗看,應該會有不少消費者喜歡這種輕柔的轉向力回饋。
我知道,各位讀者還想多看一些X1 PHEV的不足。那我們就省去套路,坦誠相待吧。首先是起步蠕行的加速感。這輛車除了掛入S擋,起步動作都是依靠電動機完成的。正是由于電動機扭矩輸出直接的特性,松開剎車的瞬間,整輛車就會有快于普通車型的加速。
如果開慣了汽油車,對于PHEV特征,還是要好好適應一下;第二點是由于電池組安放在了前、后排座椅的下方,第二排地板的隆起影響到了坐墊的“離地間隙”,乘客的腿部無法得到良好的支撐;第三點是這輛車電池耗光后NVH性能表現出的差異。電動狀態(tài)下,這輛車的安靜、平順程度不用懷疑(電動狀態(tài)下機艙內還會模擬出電流聲以提醒周圍的行人),即便是深踩油門讓發(fā)動機介入,起始轉速也差不多要到2000rpm,B38發(fā)動機被人詬病的怠速抖動恰好被避開了。但是,當電能消耗一空,發(fā)動機在起步伊始就要開始工作,低轉速時的震動還是會傳遞到方向盤上,單是一點就讓這輛車的檔次感打了折扣。
總結
呼應一下開頭,在有私人充電樁的基礎上,X1 PHEV每天三、四十公里的純電續(xù)航里程是可以滿足我的日常通勤需要的。油費上的節(jié)約,是這輛車的對我的吸引力之一,畢竟我不會跟錢過不去;第二點,X1 PHEV日常使用基本用電的情況下,去加油站的次數大大減少,像我這種懶人,絕對是樂意的;第三點,雖然我們國家依舊以火電為主,但是深夜用電低峰時充電,也必然是一種環(huán)保的行為,所以無論是豐田雙擎那樣的HEV亦或是X1這樣的PHEV,使用合理都可以稱得上低碳。但是,X1 PHEV最終存在價值,還是要和實際價格掛鉤的。官方消息,這輛車已經進入了環(huán)保目錄,所以在上海,可以免去小十萬拍牌的費用。再加上購置稅的免除,哪怕是賣到跟2.0T頂配車型類似的40萬,對于上海人來說,也是很值的。但是,政策扶持力度一般的城市,消費者花這個價錢選擇這款車,還是要很強的環(huán)保理念加持。
【寶馬X1 xDrive 25Le首試印象】
突出優(yōu)點:用戶體驗高;動力充足;發(fā)動機介入震動小;底盤扎實。
主要短板:后排坐墊太矮;起步蠕行太快;三缸機震動問題無法避免。